父母愛講道理也不好?常犯6大管教錯誤行為 孩子很難學乖

615

在育兒過程中,爸爸媽媽需要做的不只是養育孩子,還要管教孩子。「管」的意義為約束和限制,約束孩子不適當的行為,藉由照顧者和孩子之間可以接受的規範,來限制孩子應有的行為;「教」則是教導孩子對的事,包含對的行為等等。

孩子總是學不乖?責怪他們前,有想過當父母的自己也有問題嗎?(按圖了解)

+9

爸媽與照顧者應保有高度反應及高度要求

「最好的管教方法,就是在合理的限制之下,讓孩子保有自由度,所以最好的管教,是照顧者要保有高度反應和高度要求。」

「高度反應」是指,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要給予鼓勵,讓孩子覺得被支持、被肯定,以及被在乎;「高度要求」則是指,當孩子做不對的事情時,要以嚴謹明確的態度告誡,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。

若用不適當的態度及方式管教,易使孩子心生害怕而不敢溝通

「管教孩子最重要的目的,是建立好的行為習慣與人格養成,而這件事必須從小做起」,但是在管教的過程中,若使用不適當的態度與方式,反而會有孩子因為害怕,而不敢與照顧者溝通的情況發生。

排除孩子生理與心理因素之外,在爸爸媽媽的教養方式之中,有以下6大錯誤行為:

1. 父母親過度嚴厲、不明就理。
2. 塑造的規範不明確。
3. 父母親的教養態度不一致。
4. 父母親對於孩子的行為過度反應。
5. 父母親過於喋喋不休、愛講道理。
6. 孩子不懂或不理解父母親的要求在哪。

同理孩子的情緒,適時調整管教方式

每個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管教孩子的一套方式,在管教的過程之中,不但要觀察孩子的情緒表現,也要注意孩子是否有異常的行為出現,若爸爸媽媽的管教方式讓孩子備感壓力,孩子很有可能會出現攻擊、尖叫、自殘或歇斯底里的行為。

當下,除了避免孩子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險行為之外,大人應先靜下心,等待孩子情緒冷靜後,再透過溝通、了解孩子的訴求,並檢視自己原有的方法和態度是否需要修正,懂得同理孩子的情緒,並適時調整管教方式,才是照顧者應有的高度。